《优先婚前同居书》唐【2023-03-19】 【 ![]() 从敦煌遗留的文献看来, 至少是敦煌地区的唐人有试婚的风俗。 斯六九六五卷子,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标为“断片”, “断片”原文被忽略而未录出, 其实在那断片上通过微缩胶卷, 还能看见这卷残文的标题:《优先婚前同居书》。 《优先婚前同居书》实际上是一种契约, 是男女双方在正式婚配前实行试婚而同居时的一种文字协议。 试婚风俗从一首《下女夫词》中也可得到证明, 一个少女在考问意中人得到满意的答复后,就表示: 立客难发遣,展褥铺锦床。 请君下马来,模模便相量。 所谓“立客难发遣”, 说明女方对男方中意了。 “展褥铺锦床”是当时的一种婚俗, 男女将要成婚时, 女家要为新房起床、设帐,以便夫妻共同生活, 这里也是指准备同居了。 还要请男方下马来“相量”, 相量什么呢? 就是双方拟定《优先婚前同居书》了。 试婚的风俗在世界上不少民族中都存在过, 在目前西方社会也颇为流行, 对此,目前在理论上是有分歧的。 赞成者认为,正式结为夫妻必须慎重, 男女之间有许多情况在恋爱阶段是发现不了的, 必须通过试婚, 即暂时同居的形式来检验是否可以成为终生伴侣, 否则,贸然结合是不严肃的、不负责任的。 如果实行试婚,男女结合的顺序是“恋爱——同居——结婚”。 但是,反对试婚者认为,还没有结为夫妻,就同居而行“周公之礼”是太不严肃了, 男女结合的正常程序应该是“恋爱——结婚——同居”, 试婚实质上是西方社会“性自由”的一种表现, 今天跟这个异性试试, 明天再跟那个异性试试, 这简直是朝秦暮楚,杯水主义。 以上两种观点的分歧在于对贞操问题的重视与否, 以及男女的性交是否一定只能在婚后发生。 对于试婚的理论评价固然可以另作分析研究, 但是应该认为,敦煌唐人的试婚风俗与现代西方社会所奉行的“性自由”是有原则区别的, 他们并不是随便同居, 随便发生性交关系,而是要订《优先婚前同居书》这一特殊形式的婚约, 它对婚前同居的双方最终的结合,起着制约和保障作用。 这种做法,也是在敦煌这一异族奴隶主入侵频繁的特殊地区, 在正常的婚姻活动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一种简便结合的特殊形态。 据分析,敦煌唐人试婚的风俗同西域在中古时代流传的试婚风俗是有联系的。 例如《晋书·大宛传》云: 大宛“其俗娶妇先以金同心指环为聘,又以三婢试之,不男者绝婚。” 意思是说先订下婚约,再以三个女奴来试婚, 如果发现男方性功能不健全就绝婚。 大宛是古西域三十六城国之一, 北通康居,西南邻大月氏,盛产名马, 而大月氏这一城国则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 看来,这些地区性文化的交流是有脉络可寻的。 |
           |
copyright©2018-2023 gotop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