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2022-08-20】 【狗吐文学】 故事新编鲁迅 现代短篇小说集。鲁迅著。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1月初版,列为巴金所编“文学丛刊”之一。 现收入《鲁迅全集》第2卷。书前有作者序。内收1922年至1935年小说8篇。 作者说:历史小说有“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和“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的两种。而他所写的,除《铸剑》外,都属于后者。 1922年所作《补天》,主要描绘女娲以“黄土作人”和“炼石补天”,歌颂了劳动和创造的精神。《铸剑》和《奔月》都是作者经历了所谓孤军奋战刚离开北京时所作,这在作品里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前者歌颂了向暴君清算血债的复仇和韧战的精神,后者抒写了以善射著称的英雄由于亲近者的叛离所引起的愤怒和伤感。为了刨坏种的祖坟,扬民族的正气,作者于1934年至1935年,又写了5篇。 《非攻》写墨子反对强大的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理水》则以大禹治水为题材。这两篇都歌颂了历史上的“中国的脊梁”,出现了前期小说未曾出现的光辉的、摆脱了孤寂情绪的正面形象。这体现了作者思想的重大进展,寄托着他对现实中的“中国脊梁”的祟敬。 《采薇》、《出关》和《起死》都是批判性的作品。 《出关》写老子西出函谷关的故事,批判他的消极无为思想。 《起死》则以庄子路遇髑髅的喜剧形式,彻底批判虚无主义思想。 这个集子一方面保持了作者在小说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原则,真实地反映古代人物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大胆地驰骋浪漫主义的想象,在历史题材里注入强烈的爱憎和现实感,大量地吸收现代生活细节,采用“油滑”的笔墨即漫画化手法,以突出作品的现实战斗性。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其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绍兴县(今绍兴市区东昌坊口)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幼年受过诗书经传的教育,稍长又喜杂览,读了许多野史杂记。因经常随母探望在农村的外祖母,故熟悉农村社会,了解农民的痛苦生活和勤劳朴素的品质。 十三岁时,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又长期患病,家境“坠入困境”,经常出入当铺与药店中,深受侮蔑与歧视,切身感到社会的冷酷与势利,形成最初的反封建意识。 1898年到南京求学,初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矿务铁路学堂,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弘文学院学日语,后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爱好拜伦、海涅、普希金、裴多菲等人诗作,从此弃医从文,藉以改变国民精神。此间还加入革命团体“光复会”,站在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一边,与康有为等改良派展开大论战,发表了《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极富战斗精神的论文。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授课之余辑录唐以前亡佚的小说(后结集为《古小说钩沉》) 。1911年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出于强烈的反封建愿望,在故乡积极参加宣传活动。后到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任部员、佥事等职,同时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教。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改组后的《新青年》编委会,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最前列。 1918年5月用鲁迅笔名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制度,为新文艺奠定了基石,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至1916年止,还陆续发表了二十多篇小说和不少杂感、散文、散文诗,并先后结为《呐喊》、 《坟》、 《热风》、 《彷徨》、 《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出版。其中,192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其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丰碑。他的小说多取材于病态的现实社会,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冷峻之中包含着热切,富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动人的艺术力量,展示了辛亥革命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阔的生活画面。 1926年8月因支持女师大学生运动,受北洋政府的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次年初,在大革命胜利形势的鼓舞下,至广州中山大学任教。 “四一二”反革命改变后,因要求学校当局营救该校被捕学生而无结果,愤而辞去该校一切职务。 “五四”运动以来,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彻底放弃了进化论思想,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1927年10月起,定居上海,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运动的主将。还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和反帝反战同盟,积极投入反法西斯暴政的各种社会活动和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粉碎反动派的“文化围剿”,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 此期写作除《故事新编》中的一部分短篇历史小说外,主要是杂文。分别结集为《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等。这些作品以不拘一格的形式、纯熟多样的手法、简炼生动的语言,从社会各个方面写出了复杂的斗争及阶级力量的变化,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从“五四”到抗战前的整个历史进程,是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的艺术记录,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已逐步成为工人阶级代言人的全部思想历程。 此外,在支持和指导进步文学社团,关怀和培养青年作者,译介世界进步文学及绘画、木刻作品,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学遗产等方面,均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他一生以文艺为战斗武器,著译近一千万字。现有1938年版、1958年版和1981年版《鲁迅全集》20卷,以及《鲁迅通讯集》和《鲁迅日记》各2卷行世。 |
                         |
copyright©2018-2024 gotop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