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导航  


【首页】

亚马逊危机:智能音箱窃听事件


【2019-04-18】 【财经】


有消息人士称,亚马逊公司在全世界雇用上千名员工,收听其录下的语音。

他们每人分析多达1,000段音频。

尽管亚马逊表示员工不会获取用户的姓名等信息,

但这种做法还是引起人们对隐私安全的关注。

据统计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2018年智能音箱市场统计数据,

亚马逊为该市场霸主,共占据30%左右的市场,

其中Echo Dot卖出220万台,Echo共卖出140万台。

浏览图片

而这几款智能音箱的运用场景多为私人住宅。

粗略算来,陷入了“窃听风云”危机的亚马逊用户大概有近千万人。

据彭博社报道,窃听用户与Alexa对话的团队由亚马逊员工和一部分外包员工组成,

他们来自波士顿、哥斯达黎加、印尼,总人数达到千人。

窃听流程包括录音、转录以及注释。

每人每天的工作量并不小,不但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9小时,

而且每人每班需要分析的录音片段,高达1,000条。

浏览图片

一份报告表示:

“研究小组会监听Echo用户家中和办公室里的录音。”

“这些录音会被转录、注释,然后反馈回软件,

这是为了消除Alexa对人类语言理解的空白,帮助它更好地响应命令。”

亚马逊一位发言人则表示,

“亚马逊严肃对待客户个人信息的安全隐私。

为了改善客户体验,我们只注释了一小部分Alexa语音样本。

这些信息会帮助我们训练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系统,

因此Alexa才能更好地理解用户的请求。”

他们补充说,

“我们有严格的技术和操作保障措施,对滥用我们的系统采取零容忍政策。

员工不能直接访问作为此工作流一部分的个人或帐户标识信息。

所有信息都被高度保密,我们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来限制访问、

服务加密和审计我们的控制环境来保护它。”

以至于这则报告的真实性如何,还需等待进一步考证。

对此事件,亚马逊掌门人贝索斯(Jeff Bezos)尚未作出回应。

除了亚马逊,谷歌、三星、微软、苹果、京东、小米、阿里、京东等都有智能音箱产品线。

客观来说,只要在互联网环境里,这些产品就都有泄露客户隐私的可能性。

设定闹钟、点播音乐、询问天气、查找路线,这是智能音箱最常用的几个功能。

而仅凭着几个功能,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作息时间、音乐喜好、活动半径等极其个人的信息。



                      

copyright©2018-2024 gotop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