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导航  


【首页】

“奥密克戎”来势汹汹


【2021-12-01】 【综合】


新冠病毒新变种“奥密克戎”来势汹汹,西方多国显得“措手不及”。今天(11月30日)日本政府正式开始“封国”,但无法阻挡“奥密克戎”悄悄“登陆”——该国发现首例病毒新变种感染病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该变种,短时间内踪迹已遍及五大洲。

对于市场而言,今天的坏消息还不止这个。

已经发现确诊病例的荷兰通过采样发现,“奥密克戎”在南非首次上报该病例前就已经在荷兰存在,暗示该变种扩散超乎预期;此外,以色列2位打满3针辉瑞疫苗的医生,依旧“中招”;同日,美国药企莫德纳CEO今日(30日)一句“现有新冠疫苗对奥密克戎效果不佳”,进一步点燃市场恐慌情绪。再加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全球股市直线下挫,油价跌幅不断扩大,截至周三收盘,道琼斯指数收跌1.86%,大跌652点。纳斯达克指数收跌1.55%,标普500指数收跌1.9%。

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疫苗和抗体药物的影响,国家卫健委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解答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S蛋白若出现K417N、E484A或N501Y突变,提示免疫逃逸能力增强;而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时存在“K417N+E484A+N501Y”三重突变;此外,奥密克戎变异株还存在其他多个可能降低部分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的突变。突变的叠加可能降低部分抗体药物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保护效力,对现有疫苗免疫逃逸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监测研究。

11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则介绍,奥密克戎突变株在病毒刺突蛋白上存在大量突变。基于已发表的文献和新冠S蛋白和不同中和抗体的结构,其中的一些突变可能会对相当一部分中和抗体药物的治疗效果带来影响,但具体到某个抗体的影响程度,还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同时,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中国已经做好了技术储备,灭活疫苗、蛋白疫苗、载体疫苗都已经做了前期的技术研究,包括一些序列的设计已经开始了。

荷兰发现早就有“奥密克戎”,但首个上报的是南非

当地时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首次由南非上报的B.1.1.529新毒株命名为“奥密克戎”,并将其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该机构用于此类变异体追踪的最严重类别。随后,多国也开始针对非洲部分国家,“无差别”式展开航线封锁。禁令发布当天,南非飞抵荷兰的一班航空上13人感染“奥密克戎”。

但在11月30日,路透社消息称荷兰国家公共卫生和环境研究院通过采样发现,在11月19日和11月23日两份样本中已经检测到了“奥密克戎”,暗示该变种似乎早就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扩散。

同样,日本广播协会(NHK)11月29日报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当天中午宣布,日本将禁止所有外国旅客入境,11月30日起生效。

但这似乎为时已晚,就在“封国”首日,日本共同社11月30日消息,有政府相关人士透露,一名从纳米比亚抵达日本东京成田机场的30多岁男性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经过解析,当天确认他感染的是新型变异毒株“奥密克戎”。


另据法媒11月30日报道,法国海外省留尼汪确诊一例奥密克戎变种感染病例,这也是法国确诊的首例奥密克戎感染病例。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北京时间11月30晚间18点,目前全球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奥密克戎确诊病例(南非、博茨瓦纳、比利时、英国、荷兰、德国、意大利、丹麦、奥地利、捷克、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法国、以色列、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香港、日本),病毒踪迹遍及五大洲。

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声明介绍,新冠变种病毒“B.1.1.529”是由南非于11月24日首次报告给该组织的,而首个感染该变异毒株的样本采集时间为11月9日。

声明称,由于包含有大量突变,因此将该变种病毒列为“引发忧虑的变异毒株”(Variant of Concern,VOC),并将其用希腊字母“Omicron”(奥密克戎)正式命名。此前,包括德尔塔(B.1.617.2)、阿尔法(B.1.1.7)、贝塔(B.1.351)和伽马(P.1)变异病毒也被列入了这一名单。

由于奥密克戎变种病毒“来势汹汹”,全球多国已接连宣布禁飞

奥密克戎“暴击”之下,全球金融市场脆弱不堪

11月30日,被奥密克戎变种“恐吓”之后,目前羸弱的市场情绪刚刚有所起色,又被莫德纳公司CEO的一番言论“打趴下了”。

莫德纳公司CEO斯特凡·班塞尔(Stéphane Bancel)当天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警告称,现有新冠疫苗对于奥密克戎变种,不会像对于德尔塔变种那样有效,这番话犹如“五雷轰顶”,给金融市场再度敲响警钟。

“我认为,(疫苗有效性)和德尔塔变种不在相同的水准。”班塞尔说:“我认为(疫苗有效性)将有实质性的下降,我还不知道有多少,因为我们需要等到数据,但和我交谈过的所有科学家都说……‘这不会是一件好事情’。”


路透社则形容,班塞尔的话着实“吓坏了”投资者,这直接反映在了当天的市场反应之中,全球股市直线下挫,油价跌幅扩大至4%。

30日午后,日经225指数回吐此前一度达1.5%的涨幅,转为下跌0.5%;MSCI亚太指数抹去一度达0.8%的涨幅。国际油价跌幅持续扩大,布伦特原油期货、WTI原油期货跌幅一度达4%,随后小幅回调。

下午欧股开盘,主要股指集体走低。德国DAX30指数跌1.18%,英国富时100指数跌1.01%,法国CAC40指数跌1.43%,欧洲斯托克50指数跌1.37%,欧元区Stoxx 50指数期货下跌1.1%。

而在美股开盘前,三大指数纷纷下跌。截至周三收盘,道琼斯指数收跌1.86%,大跌652点。纳斯达克指数收跌1.55%,标普500指数收跌1.9%。周二晚间,WTI原油期货一度跌超7%,截至周三收盘,WTI原油报66.744美元,跌4.58%。

全球市场曾小幅反弹,美联储主席表担忧

而在莫德纳CEO班塞尔讲话前,美国总统拜登曾发表演讲表示,“奥密克戎”迟早会在美国出现,但“目前”不会因此实施新的限制措施,这段话在一定程度上曾安抚了脆弱的市场。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11月26日曾报道称,许多公共卫生专家都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传播性深感担忧,由于众多卫生官员不断发出警告,这些担忧的声音在当天导致了全球市场陷入混乱,恐慌情绪蔓延。

受此影响,26日全球股市、原油等风险资产普跌,债券、黄金、日元等避险资产大涨。截至收盘,道指收跌905点,跌幅2.53%,报收34899.34点,创今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盘中一度最深跌超1000点。标普500指数跌超百点,收跌2.27%,报收4594.62点,创今年2月以来最大跌幅。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跌近354点,跌幅2.23%,报收15491.66点。罗素2000小盘股指数盘中跌超4%,收跌3.72%。

极右翼自由主义金融博客“零对冲”(Zerohedge)称,道指和标普500指数均创下70年来最差的“黑色星期五”抛售纪录。路透社则估计,“奥密克戎”的出现在26日直接抹去了全球约2万亿美元的市值。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11月29日报道,进入新的一周后,全球市场对“奥密克戎”的担忧有所减弱,股市也开始出现反弹迹象。

29日,标普500指数上涨1.32%,报收4655.27点,收复了上周五跌幅的一半以上;道指上涨236.60点,涨幅达0.68%,报收35135.94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则上涨1.88%,报收15782.83点。

但报道同时指出,虽然市场情绪开始出现稳定迹象,但并未能反弹恢复到发现“奥密克戎”变种病毒之前的水平。由于多国政府实施了全新的旅行限制措施和封锁政策,这些事件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

美东时间11月29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美国国会参议院听证会中首次评价了新冠病毒带来的影响,并表示,新冠变体奥密克戎加重了美国经济的风险和通胀不确定性。


此前,南非当地卫生官员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其国内的短期内新增病例中,已经有九成都是奥密克戎变种病毒引发的病例。据悉,该病毒含有大量突变,突变数量是德尔塔病毒的两倍,突变种类不仅能使其更具传染性,还增加了抗体耐药性,可能会降低现有新冠疫苗的有效性。

对此,美国辉瑞公司表示,该公司可能会在大约100天或三个多月的时间内,研发出一款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新疫苗。而莫德纳公司和强生公司则表示,它们正就现有新冠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有效性展开测试,结果可能需要数周才能得出。

中国已做好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的研发和技术储备

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持续蔓延,市场恐慌情绪持续,世界各国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争相宣布“封国封城”。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注意到,在全球人心惶惶之际,中国显得很淡定。

“中国的回应,或者说是没有回应,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谈到中国针对“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株的应对措施时,CNN在11月29日的报道中如此描述道。在世界各国匆忙应对之际,中国照常保持自己的防疫节奏。对此,CNN也不得不服

CNN在报道中用较大篇幅,向英文读者介绍了中国的防疫政策以及张文宏、吴尊友等中国学者近期的表态,并提到了中国疾控中心近日发布的一组预测数据。

在这篇题为《与COVID-19共存:估计和展望》的文章中,学者预测,如果采用美国的防疫策略,我国每日的新增病例数将超63万例;若采用英国的防疫策略,我国的每日新增病例数将超27万。


同时,CNN还援引《环球时报》11月28日社评内容称,虽然中国“动态清零”路线前段时间遭到西方的多角度非议,但中国国内坚信,“中国是当今世界抵抗病毒传播的真正铜墙铁壁”。

但尽管如此,CNN还是没完全改掉以往对中国防疫措施阴阳怪气的毛病,用语依旧酸气十足。比如,CNN在承认中国淡定应对“奥密克戎”后,还要加上“至少目前如此”之类的词句;错误使用“零容忍”一词来描述中国的“动态清零”防疫目标,声称中国是在“孤立于世界”。

另一家美媒《华盛顿邮报》则在11月30日发表了一篇报道文章,题为“随着奥密克戎变种的传播,中国判断‘动态清零’战略是正确的”。


文章指出,在今年德尔塔变种到来之时,曾引发了中国专家们的一场辩论:是否应该放弃“清零”政策,转而采取“与病毒共存”的政策,以避免每次新冠病毒出现时可能给中国造成经济和社会混乱。

不过,报道认为,目前来看,中国并不会改变自己的防疫策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在等待更多奥密克戎病毒检测结果出现期间,中国的防疫不太可能采取重大行动。而国家卫健委29日发布的权威解答也已确认,我国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有效。

11月3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指出,应对疫情,中国一直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目标。但在欧美一些国家,“与新冠病毒共存”的言论甚嚣尘上,西方媒体恶意诋毁中国的“动态清零”策略,认为这样做的成本过高,不可持续。这一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文章还指出,西方国家施行的疫情隔离政策难以施行,抗疫效果大打折扣,从根本上讲是源于制度的差异。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政府取得此次抗疫胜利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最值得国际上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之一。

对此,《华盛顿邮报》也和CNN一样,内心十分挣扎,但似乎又不得不服,“酸溜溜”地宣称:“对一些中国评论人士而言,正确看待新冠防疫政策不仅是公共卫生层面的胜利,也是一个事关政治体制竞争的问题,而奥密克戎变种只会加强中国宣传其制度优越性。”


目前,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多位公卫专家密集发声,中国也正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加以防控。

11月27日,有记者从新冠疫苗生产企业科兴公司了解到,科兴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相关信息高度关注,已启动通过全球合作伙伴网络积极收集并获取新变异株相关信息及样本,将尽快开展评估和研究以了解奥密克戎株对现有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影响及研制变异株疫苗的必要性。


11月29日,国家卫健委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其中提到,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已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建立了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并持续针对可能的输入病例开展病毒基因组监测。上述措施将有利于及时发现可能输入我国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此外,研究表明,新冠病毒S蛋白若出现K417N、E484A或N501Y突变,提示免疫逃逸能力增强;而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时存在“K417N+E484A+N501Y”三重突变;此外,奥密克戎变异株还存在其他多个可能降低部分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的突变。突变的叠加可能降低部分抗体药物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保护效力,对现有疫苗免疫逃逸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监测研究。

11月30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许文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突变位点不影响我国主流核酸检测试剂敏感性和特异性。许文波强调,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中国已经做好了技术储备,灭活疫苗、蛋白疫苗、载体疫苗都已经做了前期的技术研究,包括一些序列的设计已经开始了。

针对当前抗新冠病毒药物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影响,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钱朝晖3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现有新冠病毒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中和抗体药物和小分子药物。中和抗体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断刺突蛋白跟其受体ACE2的结合或者阻断刺突蛋白的构象变化来抑制病毒的入侵,而奥密克戎突变株在病毒刺突蛋白上存在大量突变。

基于已发表的文献和新冠S蛋白和不同中和抗体的结构,其中的一些突变可能会对相当一部分中和抗体药物的治疗效果带来影响,但具体到某个抗体的影响程度,还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现有小分子药物的主要靶标是病毒复制酶和蛋白酶,而相关药物结合靶标蛋白的关键位点在奥密克戎上并没有发生突变,因而对这些小分子药物的影响可能不大,但考虑到病毒复制酶和蛋白酶仍然存在突变,药物是否受到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确认。





                          

copyright©2018-2024 gotop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