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王德明【2024-09-02】 【军事】 1951年某天,王德明运送两箱手榴弹到阵地上,发现连队伤亡惨重,只剩下15人。他迅速参与战斗,和战友们多次打退敌人进攻,一人歼敌30多人。 这一战,王德明立下大功,被授予“一级人民英雄”荣誉称号。彭总司令员颁授奖章时,看到王德明后说:“你就是那个用担架坚守阵地的王德明啊,真了不起!” 其实,王德明在朝鲜战场上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担架员。那他为什么会突然指挥作战呢?并且,作战计划部署得十分严密,多次打退了敌军的冲锋。这就要从王德明参军的经历说起。 1925年,王德明出生于山东藏马县。由于当时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他从小到大日子过得十分苦。23岁那年,王德明加入了华东野战军,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斗。 在战场上,他不惧生死,英勇杀敌,先后荣立过二等功、三等功,作战经验十分丰富,身上也受了大大小小的伤,落下残疾。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王德明所在的部队准备赴朝作战,当时组织考虑他的身体情况,本来不想让他过去的。但王德明再三请求,希望可以上前线,和战友们一起保家卫国。 组织给他安排了担架员的职务,虽然无法与敌正面战斗,但王德明已经很满足了。他说:“只要能上前线,让我干啥就干啥!” 王德明跟随部队进入朝鲜战场后,参与了第二次战役。当时王德明所在的营主要负责阻击任务,那场战斗打得十分惨烈,全营伤亡惨重。 王德明和其他的担架员,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来回穿梭,一共抢运下29名伤员、运输了34箱弹药,为前线部队打下那场阻击战立下大功。 第四次战役打响后,王德明所在的连队在汉滩江南岸负责阻击任务,王德明和其他的担架员们,负责抬送伤员、运送军用物资。 敌军为了切断志愿军部队后方的后勤补给线,直接炸毁了汉滩江的两座桥梁,同时,在汉滩江两岸布下了重重防线。 随后,敌军派出了大量飞机,对志愿军部队展开了炮弹轰炸。连队战士们伤亡惨重,弹药物资缺乏,眼看着敌人要突破我方的阻击阵地了。 危急关头,王德明率先跳下寒冷刺骨的汉滩江,准备突破防线,涉水过江。当时,脚被冰渣割裂了,他也没有停歇。在4天时间里,先后下水18次,运送了手榴弹36箱,抢运伤员18人。 最后一次将手榴弹送到阵地上的时候,王德明发现阵地上的战士们所剩无几,而敌人又一次发动了攻击。 他把担架往旁边一扔,将剩下的15人召集在一起大喊:“大家都不要慌,我是老兵,接下来听我指挥。” 随后,他根据当前的战局情况,凭借以往的作战经验,将15人分为3个小组,10人负责正面防守,另外5人在侧翼的机枪阵地负责火力打击。 没多久,敌人又发起了攻击,王德明沉着冷静,指挥作战,领导着战士们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随后,王德明立马指挥战士们,重新调整部署情况,准备迎接敌人的下次攻击。 依然是分为3个小组,在正面、左、右侧翼分别安排5名战士,每名战士配3颗手榴弹,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半环形”的手榴弹防线。 等到敌人冲锋上来,进入防线20米内的地方,所有的人齐扔手榴弹,将敌人炸得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到处逃窜。 最后,弹药都打完了之后,王德明一声令下,大吼:“兄弟们,我们拼啦!”端着刺刀就冲出战壕,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 正当他们与敌展开生死搏战时,我方增援人员赶到,成功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守住了阵地。 在这场战斗中,王德明不惧生死,一人歼敌30多人,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并直接晋升为排长。 回国后,王德明拒绝了部队安排的参谋职位,选择回家务农。他说:“我不识字,身体不好,无法胜任,把这个岗位留给真正有才能的人吧!”随后和妻子回到家乡,从不提自己的立功事迹,过着普通的生活。 王德明的一生,始终坚守着一位军人的本色,不惧生死,英勇出战,保家卫国。战后回乡务农,淡泊名利,从不居功自傲。他是最可爱的人,最英勇的战士,令人敬佩! |
                         |
copyright©2018-2024 gotop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