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导航  


【首页】

岁鼎,克昏夙有商


【2021-09-20】 【文史】


1976年,陕西临潼县村民挖到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大家以为是古墓,但考古人员发现这竟是一个2000多年前的藏宝洞,里面全是宝贝。其中一件宝贝更是解开了历史上一个天大的谜团。

3月的一天,陕西临潼县南罗村的几个村民在地里打井,还没挖多久,突然发生了塌陷,村民们吓了一跳,幸好躲避及时,才没有掉进去,但是他们手里的工具却掉了进去。

他们往洞里一瞧,我的天,深不见底。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深的一个洞呢?下面莫不是有一个古墓?这可是大事,有人赶紧报告给了相关部门。

考古人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不过他们发现这下面并不是什么古墓,但是比古墓还要令人惊喜,因为这是一个藏宝洞。

这里其实是一个地窖,里面藏着大量的青铜器,全都是商周时期的文物,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在这些青铜器里面,专家发现了一个上圆下方的双层造型器具,这个东西叫作“簋(guǐ)”,看似其貌不扬,但是它的出现解开了历史上一个天大的悬案,它也因此从一个不起眼的青铜器一跃而成为国宝级文物。

青铜簋初看像一个钵,实际上它最初是盛主食的器具,相当于咱们现在的饭盆。它整体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达7.95千克。

到了商朝末期,簋成了一种尊贵的礼器,通常在祭祀天地和祖先的时候使用 。

到了周朝,簋的使用有了严格的要求,它必须和鼑搭配使用,同时对使用的数量也有要求。在祭天或祭祖先时,天子用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鼑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

古代等级森严,礼器的使用必须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但是在这个地窖里,考古人员只发现这一件孤零零的簋,更没有搭配的鼑器。

由此可见,它肯定不是周朝鼎盛时期的文物,那么它具体是哪个年代的呢?

幸运的是,专家在它的身上找到了答案,因为簋的内部刻着4行32字的铭文,短短32字将一切交代的清清楚楚。铭文被破译后,迅速在中国考古界和历史界激起一片浪花。

这32字铭文是: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大概的意思是说:周武王征讨商朝,在甲子日的早上,岁星(木星)当空之时占领了商朝都城,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了一个叫“利”的人很多青铜,利就用这些青铜铸造了一个簋,用来纪念自己的先祖檀公。

在《尚书·牧誓》中曾记载了“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簋上的铭文和此处的记载也互相得到了印证。

由于是利铸造的簋,所以被命名为“利簋”,听起来像厉鬼,当然也可以叫它武王征商簋、檀公簋。

铭文里提到了一起历史事件,那就是武王伐纣的决胜之战——牧野之战,此战标志着商朝的灭亡和周朝的建立。

一直以来,关于牧野之战发生的时间众说纷纭,历代学者根据有关记载推算出的年代就有44种说法之多,从公元前1130年到公元前1018年,横跨112年,给商周断代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这是因为,我国有明确纪年的历史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此前的历史都只记载了事件,并无明确的纪年。

利簋的出土,让这一持续了上千年的争论尘埃落定。

不过,铭文中明明没有时间的记载,专家是怎么凭借利簋来确定牧野之战发生的时间呢?

首先,专家采用了碳14测年法,把西周初年遗存出土的碳样进行检测,框定出了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50年至前1020年这个范围。

尔后天文学家根据铭文中记载的甲子日木星中天的天象,参照《国语·周语下》记载的天象记录,精确计算出牧野之战发生的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这天。

此外,利簋上的铭文还证实了古籍中“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的正确记载。

青铜利簋不仅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西周青铜器,而且是迄今为止发现有确切年代记载最早的文物。

它既为我国西周时期的历史、文化、军事提供了真实的资料,也彻底解决了这一史学界争论千年的历史悬案,刻下了商周两朝的时间界碑。



                                  
 

copyright©2018-2024 gotop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