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导航  


【首页】

扬州瘦马


【2022-03-13】 【文史】


【扬州痩马】,为什么是侮辱女性的词语?

#历史那些事#说到瘦马,很多人会想到名句“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其实它还有另一种意思,就是指蓄养幼女,调教成为高级妓女,从中牟利。例如著名的“扬州瘦马”。

唐朝诗人白居易《有感三首》的其中一首提到过:

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

后事在目前,不信君看取。

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

三年五岁间,已闻换一主。

借问新旧主,谁乐谁辛苦。

白居易在此列举了社会现象:把瘦马驹养大、变强壮后,被主人以高价卖出换钱,成为畜力工具。而用心培养小女孩歌舞才艺,长大后作为妓女高价卖出,也是同理,隔几年就换一个主人。

白居易在这里把养瘦马与培养妓女的现象并列,感慨社会百味。

到了明清时期,蓄养少女后高价卖出,成为一种公开的产业。

把贫苦家庭中面貌姣好、有潜质的女孩低价买来,精心培养,调教她们学会才艺。等到她们长大后,高价卖出,从中牟利。

因为贫苦家庭中的女孩营养不良,多显瘦弱。于是当时人们就借用白居易的这首诗,把买来的幼女比作“瘦马”。

那么为什么“扬州瘦马”出名呢?

其一,扬州地处江南,气候宜人,物产丰饶,风景秀丽。诗仙李白写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流传千古,令人神往。

因而当地是宜居、养人的好地方,也出产美女,很多女孩子天生丽质,气质高雅。

其二,南京、扬州一带水陆交通便利,自古商贸繁荣,尤其在明清时期是全国著名的商业中心。尤其扬州是两淮盐商的聚居地,富甲一方,生活奢侈。

江南富商和官员们饱暖思淫欲,以各种方式消费女性——买奴婢、纳小妾、捧优伶、逛青楼。

例如明清时期秦淮河畔的风月场所,歌舞升平,名扬天下。

这为“养瘦马”提供了很大的需求和生存土壤,使得扬州“养瘦马”之风在全国最盛行。

当然,“养瘦马”这种畸形行业有不少行规、社会潜规则。

例如挑选“瘦马”时,有严格的标准。仅对“三寸金莲”就有七个选拔标准:“瘦、小、尖、弯、香、软、正”。

总体而言,就是底子、资质要好。一般为七八岁的幼女,面容、肤质、骨架身材好,没有生理毛病,聪明伶俐。

专门负责挑选“瘦马”的人被称为“牙婆”、“牙公””,其实就是人口贩子。他们物色到“瘦马”后,会集中送到专门的培训机构——教坊。

在教坊,有专门的人管理,专业人士授课。

培训课程丰富、严苛,有形体训练、养颜、美容化妆、琴棋书画、歌唱舞蹈、女红等,甚至烹饪、记账管事、家政技能,以及察言观色、讨好及驾驭男人等及社交技巧。

在这个培训过程中,会根据“瘦马”们的智商、情商表现和特质,分类、分等级,编资立档,归入乐籍。

“瘦马”们在这里会接受集中营式的魔鬼训练,脱胎换骨。

长大一些,便会被物色对象,输送到社会上赚钱。

一流的“瘦马”,会成为有钱男人的小妾。因为这时的“瘦马”不是一般的娼妓,不会过于损害男人的名誉。但是按照风俗,乐籍女子脱籍从良或婚娶时,一般在夜间进行。

二流的,会成为有钱人家的奴婢。毕竟这种女孩看着悦目,也受过家政技能培训。

三流的,则卖给青楼做娼妓。

“扬州瘦马”名闻天下,以至于朝廷机构、官员们也成为集采机构或者顾客。

江南的官吏近水楼台先得月,消费“扬州瘦马”有地利之便,而且还把她们作为礼品送给他人。

清朝在江南设有织造局,隶属内务府,专为皇室定制采购江南的丝绸、茶叶等。他们也时常消费“扬州瘦马”,只不过做得隐蔽一些。

例如康熙三十二年十二月,苏州织造李煦上密折奏道:“今寻得几个女孩子,要教一班戏送进,以博皇上一笑……”

因而,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养瘦马”行业得以公开存在,产业链日趋成熟。虽然投资大,周期长,但是利润也丰厚。以至于一些巨商富豪、官吏们也投资其中以渔利。

显然,这是个畸形发展的糟粕产业。

受害者则是“瘦马”们。

她们天生丽质,可是出身贫苦家庭,人生命运被别人主宰,沦为别人赚钱的工具,过着出卖才艺、以色事人的生活。

如果能被有钱男人选为小妾,算是比较幸运的。但这毕竟是极少数,而且往往难以被正室、家族所容,很多都是中途被迫离家。

大部分“瘦马”的命运都很悲惨,只能成为奴婢、娼妓。在古代,因生活贫困,少女沦落青楼、烟花柳巷是常态。

明清时期有名闻天下的“秦淮八艳”,其中的李香君、董小宛、卞玉京、柳如是、陈圆圆等人,都属于“瘦马”。她们美貌惊人,气质超群,才艺俱佳,堪称绝代风华。

然而她们只有短暂的嫁入豪门、名士的人生瞬间,在乱世风尘中,生活坎坷曲折,命运多舛,令人唏嘘。#v派狂欢#



                            
 

copyright©2018-2024 gotopie.com